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育资讯

兰州大学:深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任务全面落地见效,近日,兰州大学分工科、医科、人文社科、数理化+萃英、地学+生农等学科领域,召开5场“落实三年行动计划 深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推进会。校党委书记马小洁、校长杨勇平出席,副校长陈熙萌、勾晓华、李汛、王为分别参加推进会。

马小洁指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是系统工程,是立足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教育规律、推进供给优化的结构性改革。各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充分认识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性、紧迫性、重要性,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科看学科,尽快形成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深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马小洁强调,工科各学院要主动作为、深化改革、打造特色,狠抓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摒弃惯性思维,提升学科贡献度,真正做到“国家有需要,我们有贡献”。医学各学院要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整合各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优势力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医师,加强医学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文社科各学院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把握文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处理好学术研究有特色和学生培养入主流的关系,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现有师资队伍的关系,处理好存量学科专业和创新交叉新型学科的关系。理科各学院要将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和从1到0的反向应用基础研究有机结合,切实解决真问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牢固树立在“厚理”基础上“拓工”的工作理念,明确目标、开拓创新、寻求突破;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地学+生农”各学院要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理念,培养有志于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优秀人才;主动作为、交叉融合,谋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

杨勇平强调,要深刻领会开展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的战略意义和内涵实质,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战略导向和服务导向,明确学科定位与发展目标,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建设,增强学科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

杨勇平表示,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强医”为目标,充分发挥医学部的统筹作用,推进医学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加大直属附属医院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的投入,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上取得突破。要进一步优化人文社科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文化保护和传承、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安全战略等领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构建具有兰大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牢牢把握理科的基础学科定位,巩固基础、发扬光大,把自身学科做强,支撑其他学科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完善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全周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顶天立地”,在基础前沿方向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利用好西部人才特殊政策优势,在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求突破、见成效。“地学+生农”各学科具有鲜明特色,要变特色为特长、变优势为引领、变高原为高峰、变分散为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大目标为牵引,形成合力服务经济发展、生态治理、共建“一带一路”等,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聚焦大人才、大奖励、大平台、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贡献。

陈熙萌、勾晓华、李汛、王为分析了各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围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挥优势特色服务区域发展、激发队伍活力、凝练研究方向、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对各学院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提出了意见建议。

工作推进会上,各学院负责人结合战略咨询委员会会议意见,紧紧围绕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人才引育及团队建设、培育重大项目及成果、重大平台建设等内容,交流了“3+3”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发言。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真实性和知识产权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删除:19988453462。
中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热门标签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
客服电话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返回顶部

电话:19988453462 地址:中国-云南

Copyright 2015 - 2025 高补吧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1007251号